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18日电(记者张兆卿 康逸)2024年,中欧经贸关系因电动汽车争端陡生波折,合作与竞争交织的“爱恨”纠葛让双方经贸关系陷入极大不确定性。不过,中欧两大经济体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只要双方相向而行,就可以“经历风雨,再见彩虹”。

  这是9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拍摄的中欧双方工作团队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磋商现场。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贸易争端阴霾笼罩

2023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也为中欧经贸摩擦升级埋下伏笔。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令紧张的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剧。

2024年即将过去,双方仍未放弃谈判,电动车争端也成了本年度中欧经贸关系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目前欧盟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中国车企曾将欧洲视为开放、讲求规则、充满机遇的市场,如今却因欧盟接连出台的“非市场化”措施而对其信任大打折扣。

  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人们参观小米SU7汽车。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近日,欧盟中国商会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联合发布了中企在欧发展情况年度报告。报告对约200家在欧中企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报告指出,“不确定性”成为今年在欧中企运营的关键词。中资企业普遍担忧商业环境日益政治化,并呼吁欧盟提供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则更加直白地批评了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滥施关税,称这一措施是一个战略失误,不仅无法增加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反而会损害欧洲经济整体利益。

克罗地亚分析师姆拉登·普莱舍表示,高关税不仅对欧洲经济不利,也让欧洲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主动。他呼吁欧洲应秉持公平竞争原则,而非简单效仿美国的保护主义策略,“与中国合作,不仅符合欧洲的利益,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

不仅是电动车,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电池、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等绿色领域的合作也面临类似挑战。

“中欧之间经贸关系确实面临新挑战,并且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执行合伙人戴璞指出,“欧盟将中国认定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中欧企业必须在这三种理念之间谨慎航行,找到其中微妙且有些不可预测的平衡。”

这是12月9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拍摄的欧盟中国商会与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共同发布的2024至2025年度旗舰报告。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双方经贸往来仍具韧性

尽管挑战重重,中欧贸易在2024年依然保持韧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达4.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欧盟中国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日均双边贸易额超20亿欧元。

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成为中欧贸易韧性的缩影。今年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较去年提前19天破万列;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不断跑出“加速度”。当前,中欧班列的网络已触达25个欧洲国家的227个城市。

这是12月3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市DIT场站拍摄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尽管双方关系依然受到地缘政治形势、经济波动和保守主义思潮的扰动,但中欧双边关系与经贸合作在惊涛骇浪里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勃勃的生机。”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刘坚东说。

中资企业在欧投资亮眼。欧盟中国商会报告显示,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2800家,雇佣外方员工超过27万人。包括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可再生能源企业远景能源等中国企业已在德国、匈牙利和法国等国设立工厂,助力当地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市场对欧方企业同样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92%的受访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董事会主席、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表示:“德国企业正在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同时通过风险管理为抓住机遇做好准备。”

中欧站在“新起点”

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欧盟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双方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深度融合,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成为全球的“稳定砝码”。

上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二届中欧论坛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表示,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共识远远大于分歧。中欧要做伙伴而不是对手;要加强务实合作而不是“脱钩断链”;要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确定性而不是复杂因素。

这是11月2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第十二届中欧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当前,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据中方统计,2023年双方贸易额达783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在财政、金融、环保、交通、科技、教育、海关、卫生、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双方还共同举办中欧文化年、旅游年等活动,中方已对20多个欧盟国家实施免签政策,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明年中欧将迎来建交50周年,站在新起点上,中欧双方应携手努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庹尧诲表示,欧中关系伴随中国的发展不断演进。如今,欧中关系已成为欧盟最为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让我们抓住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的契机,携手推动欧盟与中国的合作与发展。”

作者 新华

发表评论